啄米生物品牌蛋大势谈:台湾“蛋荒”的背后,关于品牌蛋的思考
栏目介绍
啄米生物结合当下“蛋圈”热点新闻和近期鸡蛋产业与品牌化领域大事件进行锐评,推出“品牌蛋大势谈”栏目。旨在找到蛋鸡行业痛点,为解决鸡蛋品牌化“定位难、品质难、推广难、包装难、营销难、卖货难”等多重问题提供新观点、新思路、新措施,助力蛋企做“品牌蛋”向规模化、差异化、精细化、现代化方向发展,促进中国鸡蛋品牌化高质量发展。
台湾地区鸡蛋因禽流感加上气候不稳定产量减少,批发价持续上涨,不少地区更传出闹“蛋荒”,有些民众直呼买蛋扑空。面对这次缺蛋危机,就有蛋农透露民进党当局“冻涨”正是价涨因素之一。民进党当局“农委会主委”陈吉仲昨(23)日指出,拟先从澳大利亚等地专案进口500万颗鸡蛋,并向加工业者调度鸡蛋、冷链库存调节机制,希望在3月初可稳定供蛋。但岛内品牌蛋业者认为,蛋价应该到6月才会比较稳定,且若要回到以前供需平衡,至少到年底才有可能。
新闻来源“海峡导报”,链接:
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758696153878738812&wfr=spider&for=pc
特邀点评嘉宾
啄米生物品牌营销智库专家——郭然
啄米锐论:“品牌蛋”不是刚需,是充满“弹性”的星辰大海!
除去分析此次台湾“蛋荒”背后的原因,作为行业从业者,我们更应关注该起事件中,我们值得引起重视与思考的两大关键信息点。
1、蛋鸡产业的规模化转型升级,是已经来临的必然趋势。
除禽流感及气候、饲料成本上涨等客观因素外,台湾地区落后的蛋鸡养殖产业,也是造成多次“蛋荒”的主要原因之一。据《2021台湾家禽统计手册》,台湾1600多个蛋鸡场中,传统开放式占91.7%,现代化水帘式与高床式禽舍分别仅75家和59家。传统露天鸡场遭遇极端天气及传染病威胁时,产蛋率自然受影响,进而导致产量波动、蛋价飞升。台湾农业专家林裕纮认为,“台湾农业不及时转型升级,必然十分脆弱。”
“蛋荒”的背后,是“蛋鸡”——供给侧出了问题。鸡蛋作为“民生刚需”食品,背后产业端更先进的规模化蛋鸡养殖模式,更高的抗风险能力与规模所带来的边际成本降低,早已被行业判断为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。在国内,蛋鸡养殖规模化已是大势所趋,但在国内的产能“充足供应”、“竞争激烈”的大背景下,如何在降本增效的同时,打造出一枚高品质的鸡蛋,从而从根本上提升蛋品的溢价能力,这仍是目前蛋鸡产业大部分从业者并未解决的核心痛点。
对此,啄米有方法!啄米生物“五好产品”包括五酶解毒散、乐多、靓丽葆、青春葆、铠威尔,分别从酶解霉菌毒素、提升机体免疫力、疏肝解郁、促进营养物质吸收、延长产蛋高峰期、消毒灭菌等方面促进蛋品质提升。
2、鸡蛋是刚需,但品牌蛋,更应瞄准多元的“弹性”市场需求。
在台湾此次的“蛋荒”事件中,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如下现象:走进生鲜超市访查,一斤52元(新台币,下同)的篮子中空无一蛋,货架上的品牌蛋,则可能因为价格太高让人买不下手,货量充足。
造成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?是单纯的“价格太高”吗?看到这里,可能很多读者想问,市场上都买不到鸡蛋了,为何老百姓还不愿意购买品牌鸡蛋呢?
究其底层原因,是在刚性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的现状里,弹性需求是无法有效激发的。在央视的报道中大家可以发现,台湾的蛋价高企,一枚普通鸡蛋的零售价达到了新台币18元(约合人民币:6.92元/枚),这样的市场售价让刚需市场也难以消受,更何况价格更高的鸡蛋品牌。
在此,我并不想过多的分析台湾市场,而是想通过这起事件,聊聊我们所处在的国内市场环境。“刚需”鸡蛋这一市场“供不应求”的现象在当前的国内早已不复存在,市场需求也早已得到了充分的满足。
普通鸡蛋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。如果大家认为,所谓鸡蛋品牌化也是满足“刚需”的话,这个认知,需要更新了!越是“刚需”得到充分满足的市场,弹性需求将更容易激发!而品牌鸡蛋,并不是为满足“吃鸡蛋”这一单一低纬需求而存在,而是为了更好满足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”!
因此,选择鸡蛋品牌化这一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,从企业战略上,一定要锚定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产品的差异化价值,为满足一部分人的差异化需求而进行布局,这才是鸡蛋品牌化的正道!
当然,台湾市场的这个现象的另一层解读是,单纯“高价”的品牌鸡蛋,并没有提供给市场充足的消费与购买理由!从而无法实现有效转化与购买行为的产生。我也希望以此,提醒正在思考品牌化转型升级的产业同仁们: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与成熟的鸡蛋品牌化、市场化能力,才是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命题的真正解读!
与君共勉。
(注:部分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后台删除,谢谢)
往期新闻回顾:
1、啄米亮相第二届中国禽蛋产业发展峰会,并成功举办“品牌蛋·中国行”石家庄站
2、赋能蛋鸡产业高质量发展! 国家饲料工程中心携手啄米生物开展DHA鸡蛋技术对接交流